冰球突破门户网站

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 冰球突破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三个转变,看枸杞产业焕新升级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撰写时间:2025-08-07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第八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于7月成功举办。其间,23家枸杞企业采购签约金额达15.83亿元,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8个、总投资53.63亿元。

      展会上,枸杞干果、原浆、饮品、化妆品等十大类120余种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驻足洽谈。

      枸杞产业新气象的背后有转型的阵痛,更蕴含着发展的机遇:种植布局为什么转变,产品结构如何调整,出口贸易怎样发力?记者从博览会上发布的《中国枸杞产业蓝皮书(2025)》中找到答案。

      西北“大种植区”核心形成

      截至2024年底,全国枸杞种植面积为159.27万亩,鲜果产量130.69万吨,折合干果产量29.96万吨。

      枸杞韩丽摄

      种植格局已然转变。

      2017年以前,枸杞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处于相对高位,随之带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枸杞供给量快速增长。2020年以后,市场供需关系转变,需求增量有限,导致枸杞价格走低,生产规模和供给量逐渐收缩。2019—2024年,全国枸杞种植面积下降59%、产量下降25%。

      受市场需求波动、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利润空间持续收窄。部分杞农走出宁夏,到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甘肃、青海从事枸杞种植,从而加速了枸杞种植从“宁夏为主”转变为西北“大种植区”。

      蓝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枸杞种植面积为159.27万亩。甘肃枸杞种植面积为69.34万亩,占43.5%;青海枸杞种植面积为46万亩,占28.9%;宁夏枸杞种植面积为22.87万亩,占14.4%;新疆枸杞种植面积为20万亩,占12.6%。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大主产区贡献全国95%以上产量。

      种植产区的移位还源于自然因素的助攻。我国枸杞主产省区单产差别大,甘肃、青海平均亩产较大幅度高于全国平均亩产,宁夏、新疆则低于全国平均亩产,亩产差异使得枸杞主要种植区域逐渐向甘肃、青海两省集中。

      蓝皮书分析,从长远来看,枸杞主产区将进一步转变为以西北“大种植区”为核心、多省区良性竞争的联动发展新格局,且进一步呈现县域连片化、集中化特点。甘肃、青海在单产优势的作用下将进一步扩大枸杞供给总量及占比。宁夏中宁、甘肃靖远、青海都兰、新疆精河等核心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将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

      相关要素促使产品结构转变

      “熬最深的夜,吃最贵的保健品”,这是众多年轻人的现实写照。如今,购买枸杞保健品的主力军已过渡到了“90后”,甚至“00后”。

      消费观念、消费群体、产品需求……各种要素推动枸杞产品结构转变。像枸杞干果这样的单一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一方面,随着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产业需要拓展深加工产品体系,通过现代化的加工技术,枸杞可加工成药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品类,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枸杞作为经济作物保障杞农增产增收,必须进一步提高枸杞加工转化率和相关产品附加值,方能提升各类枸杞生产主体的经济收益。

      市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蓝皮书显示,目前,全国枸杞加工转化率为20%。枸杞精深加工为枸杞初级产品销售提供更多机会,对于平衡长期和短期枸杞供求关系、稳定枸杞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就地加工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稳定枸杞种植的积极性。

      宁夏在精深加工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从散装到独立便携包装,从枸杞果到枸杞原浆,宁夏枸杞从形态到内容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宁夏枸杞解锁枸杞高端新品,进入产业链的高端,创造了有品质、有颜值、更营养的全新市场检索“标签”,开启了宁夏现代枸杞“新食代”。

      截至2024年底,全国从事枸杞加工的11481家企业中,宁夏有4888家,占42.6%。宁夏枸杞鲜果加工转化率35%,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4亿元。

      “好枸杞可以贵一点。”从药用向日常食补拓展,从卖产品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枸杞产业逐步打破“枸杞只是土特产”的刻板印象。如今,通过深加工和品牌化升级,部分高端枸杞产品售价可达每公斤1200元以上。

      产品贸易格局呈新变化

      我国枸杞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正在发生转变。

      东南亚市场成新增长极。蓝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枸杞出口量稳定在1.1万吨以上,出口市场主要为传统亚洲市场和欧美主流消费市场。越南在2023年和2024年位居我国枸杞出口第一大贸易国,并呈现占比不断扩大趋势。主要源于近年来我国和越南在传统医疗领域合作不断深化,相关中医药文化交流愈发紧密,中越中药材专列开通等措施的实施,促使出口至越南的枸杞等中药材数量逐年攀升。

      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量的增长和我国与东盟合作的不断深入,出口市场半径将逐步扩展。

      精深加工产品成出口抓手。过去,我国主要出口枸杞干果,产品单一导致同质化过高,市场低价恶性竞争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对枸杞营养价值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推动枸杞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枸杞原浆、冻干枸杞、提取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这类精深加工产品主要出口至日本、韩国、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枸杞出口增长的新引擎。

      出口产品形态的转变折射出我国枸杞从“原料输出”向“品牌输出”的主动转型。

      说到枸杞产品贸易,宁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宁夏枸杞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种类包括枸杞原浆、枸杞酒、枸杞芽茶等十大类110余种。银川海关相关数据显示,在全国同类商品中,宁夏枸杞的出口量和货值持续稳居全国首位。银川海关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宁夏枸杞出口量达到2998吨,货值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1%和7.3%。

      截至2024年底,全国枸杞生产经营主体数量达到31421家,主要集中在枸杞主产区,其中宁夏最多、占全国39%。全国从事枸杞贸易的2968家企业中,宁夏有1670家、占56.3%,全国乃至全球一半的枸杞贸易流通企业在宁夏。

      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5年,枸杞的精深加工产品占比将提升至40%,出口单价有望提高20%。

      中国枸杞正以更丰富的产品形态进入国际市场,而过硬的品质、国际标准的逐步明晰与确立,以及全产业链的深耕,将使枸杞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有望迎来出口规模的新一轮增长。(冯璐李嘉欣

    【纠错】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