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竹产业研究院:科技赋能让翠竹生金
浙江安吉是我国著名的竹乡,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2022年11月,国家竹产业研究院在安吉正式挂牌,从此,“两山”路上又多了一支绿色的生力军。
3年来,这个新生的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以竹代塑”号召,紧紧围绕全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浙江省竹产业二次振兴目标,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把最精彩的论文写在了翠绿的竹海里。
16个创新联合体如雨后春笋
国家竹产业研究院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浙江省林业局、安吉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
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国家竹产业研究院院长于文吉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打造全国竹产业人才集聚高地、科技创新纽带和成果转化平台的样板。3年来,研究院高效推进组织架构与制度体系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1个平台+7个研究中心+N个创新联合体”的系统框架。七大研究中心覆盖竹基新材料、竹工机械装备、笋竹资源开发、竹林高效培育、竹产品工业设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竹材生化利用等关键领域。为构建科技赋能竹产业的“同盟军”,研究院联合国内竹产业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设立了16个创新基地。
在绿竹掩映的安吉县绿色竹产业综合体办公楼里,一座452平方米的竹材综合利用与性能综合评价实验室已建设完成,创业创新基地也同步落地。在国家林草局相关司局的指导下,在浙江省林业局和安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二期建设已在积极筹划推进之中。
4位院士领衔专家委员会
研究院下大力气推进科研平台和专家智库建设,组建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蒋剑春、吴义强、杜官本领衔的专家委员会和46人组成的国家竹产业研究院专家智库。
为强化青年人才引进与培育,研究院系统构建了以“院士专家委员会指导-青年科学家交流-专项项目扶持-创新联合体实践”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目前,研究院已建成中国林科院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设立林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浙江农林大学开展林学专业博士联合培养合作。研究院还打造了青年科学家论坛交流平台,并推出多项青年创新创业支持计划,全面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与成果转化。
研究院积极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协同创新格局,已与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12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此外,研究院持续强化与中央企业及竹产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协作,携手中交集团、中国铁建、华润集团、中铁一局生态建设、中咨集团、中林绿碳竹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探索竹产业创新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机制,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材料在重大工程项目中的示范应用与循环发展模式落地。
破解产业链核心技术难题
围绕竹产业链的关键痛点与瓶颈,国家竹产业研究院构建起“企业出题-研究院立题-产学研协同解题-市场验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创新效能。
针对当前竹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研究院首批立项并启动了8个重点攻关项目,涵盖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高效连续化制造应用示范、大尺寸结构用定向重组竹集成材制备关键技术、竹材剩余物高效转化多联产技术、安吉县笋竹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浙江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等重要方向。
研究院联合多家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突破了新型竹基重组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12项新产品,包括竹笋生物发酵酒、高耐久性户外用、家具用、交通建设用和门窗用竹基新材料等;开发出10项新型装备,其中包括国内首台(套)竹基单元树脂浸渍连续化生产线。其中,研究院与安吉天友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首台(套)重组竹单元备料连续化装备,实现了备料工序的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20%;与安吉竹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国内首例轻质高强竹重组复合板材,已完成生产线调试,全面投产后预计年消耗竹材30万吨。
研究院成立时间虽然短,却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在竹材生化利用方面,与浙江竺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功研制出100%竹笋蒸馏酒,酒精度达54.2°,且未检出甲醇;牵头编制并发布1项《重组竹地板》国家标准,以及《景观用重组材料》《重组竹用竹束单元》等3项行业或团体标准。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竹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张亚慧表示,在国家竹产业研究院这一高能级平台推动下,浙江竺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竹笋生物发酵酒(竹酒)项目、竹帝公司竹通用板材项目以及合竹科技公司人才项目已成功落地安吉。通过紧密的院企合作,科研团队正在逐步攻克竹条染色、竹装饰材防火等级提升、连续化材料制备等5项关键技术难题,助推竹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和高值化方向发展。
倾力服务竹产业发展
研究院积极组织申报并成功获批浙江省省院合作项目“高性能竹基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浙江省林业碳汇发展技术支撑项目“竹木产品替代路径与方式”,同时参与申报的国家林草局软科学项目“竹材利用助力自然保护地碳中和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也获立项。此外,研究院与湖州市林学会协作,圆满完成“科创湖州·智汇计划”科学家竹产业服务团相关工作任务。
科研人不负岁月不负竹。国家竹产业研究院组织团队高效深入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四川、湖北等地,调研了百余家竹产业代表企业与科研单位,完成了浙江省“以竹代塑”产品目录清单的编制工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超350人次,并服务支持浙江省庆元县、广东省广宁县、福建省南平市、湖南省怀化市、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资溪县、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7个市县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模式创新;同时,为安吉县120余家竹业企业提供全覆盖的科技创新服务,规上企业服务覆盖率达100%。
研究院牵头成功举办全国竹产业技术创新大会、国际竹材应用创新大会、“以竹代塑”产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大会及浙江省“以竹代塑”专题展览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并积极参与国际国内高层次平台交流,先后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绿色价值峰会、首届世界林木大会、全国林草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活动周,以及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场合,有效提升了竹产业在国家战略与公众视野中的显示度。
竹产业研究任重而道远
国家竹产业研究院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科研人员助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于文吉说,研究院将以新址建设为契机,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竹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产业集聚载体与对外展示窗口,构建起竹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与成果孵化的新型平台,加快推进竹产业装备沿“一带一路”走出去和“以竹代塑”产品国际化进程。通过设计赋能与创新驱动,全面提升竹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层次与竞争力。
如今,随着“以竹代塑”倡议的全球推进和绿色消费需求的增长,竹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竹产业研究院将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扶持与产业链协同,继续为竹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新引擎,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