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科尔沁沙地探“绿”
沿着穿沙公路,进入科尔沁沙地。说是沙地,却到处绿意盎然。
作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科尔沁沙地在内蒙古境内总面积8595.9万亩,其中,5491万亩在通辽市境内、1746.8万亩在赤峰市境内。
在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召开之际,记者走进通辽市、赤峰市,掠过层层绿色,探寻“绿进沙退”的智慧与力量。
深栽浅埋造林成活率超90%
在通辽市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风挟着草木清香拂过。拨开地上覆盖的厚厚松针,不再是松软的沙土,而是有一定硬度的黑色土壤,再细看,竟长出了野生菌子。
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成效华维光供图
“如今,项目区植被覆盖度超过90%,造林保存率超过90%。你看,那是我2013年种下的第一棵樟子松,长势多好。”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吐扬着嘴角,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展示治理成果。
科左后旗是科尔沁沙地县域沙化面积最大的地区。通过实施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全旗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构建起“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功能完备的区域性生态防护体系。
沙地重现稀树草原风光,“深栽浅埋”造林技术是功臣。
“科尔沁沙地春季干旱缺水、大风日数集中、沙土蒸发量大且快,想种活树,不是一件容易事。”朝克吐说,经过长年探索研究,科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技术团队研发出了“深栽浅埋”造林技术。
“这是一种适用于中、大乔木苗和部分灌木大苗的全新栽植方法,是一种深坑投苗、浅层覆土的栽植技术。”朝克吐介绍,该技术将传统的“三埋、二踩、一提苗”更改为“深坑、二埋、一水、一踩”,能减少栽植后苗木被风沙抽打危害,节省水资源,免去或减少补植补造,缩短缓苗期,加快成林速度。
2013年以来,科左后旗在“三北”工程中大规模推广该技术,造林成活率由过去的50%提升到90%以上,造林面积超过60万亩,亩均节省成本近千元。
以路治沙连通生态与发展
地处科尔沁沙地西缘的翁牛特旗,沙化土地面积667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37.4%,有8个苏木(乡镇)、92个嘎查(村)、14万人地处沙区,是赤峰市境内沙地面积最大、治理最难的地区。
驱车行驶在翁牛特旗其白线穿沙公路上,路面平整宽阔,密密麻麻的草方格在路两侧铺展开来,将流沙牢牢锁住。
其白线是翁牛特旗2024年新建的3条穿沙公路之一,全长15公里。“条条穿沙公路将翁牛特旗境内的科尔沁沙地切割成若干个治理区域,机械、人员、物资得以进入沙地深处,实现对沙地腹地的综合治理。”翁牛特旗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付广军介绍。
在翁牛特旗乌丹镇其甘嘎查村民扎木苏眼中,其白线穿沙公路不仅方便了出行,更带来了增收机会。“现在除了放牧,我还参与治沙,2024年挣了2万多元。儿子放暑假回来,也跟着我一起干,半个月就挣了3000多元。”说这话时,扎木苏笑得一脸满足。
目前,翁牛特旗已贯通17条穿沙公路,总里程494.5公里,形成“六横十一纵”的治沙网格体系,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560万亩。其中,乌白公路通车后,货运成本降低约40%,直接或间接带动近8万名沿线群众增产增收。
“路修到哪里,治沙网格就编织到哪里,绿色就延伸到哪里,富民产业就兴在哪里。”付广军说,在以路治沙的基础上,翁牛特旗将把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进一步实现依路致富。
以工代赈家门口治沙增收
走进通辽市奈曼旗兴安庄村科尔沁沙地综合治沙项目区,柠条、沙打旺、苜蓿等沙生植物随处可见,昔日黄沙漫卷的万亩大沙丘逐渐被植被覆盖。
“这些是前几个月栽种的樟子松嫁接红松苗,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奈曼旗林长制办公室主任沈志新介绍,该旗在科学治沙的同时,尽可能拓宽沙区群众的增收渠道。
以工代赈,是奈曼旗的重要举措。“我们充分挖掘沙地治理项目的用工潜力,广泛发动农牧民群众就近参与,实现治沙致富、增绿增收。”沈志新说。
奈曼旗苇莲苏乡安庄村村民佟孜辉便是受益者之一。“以前仅靠种地,收入有限,现在在家门口治沙,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获得不错的收入,特别高兴。”佟孜辉说,如今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参与治沙,大家都干劲十足。
这样的故事,也在翁牛特旗上演。乌日线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期间,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吸纳农牧民120人务工就业,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
“我们嘎查位于乌日线穿沙公路的起点,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机械出机械,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很高。”阿什罕苏木乌兰敖都嘎查党支部书记苏和巴特尔说,有些勤快的农牧民,仅春季打草障就能挣到近3万元。
自实施全区首个“以工代赈”防沙治沙项目以来,翁牛特旗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牵头、乡镇落实、嘎查(村)主责、群众主体”“嘎查(村)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农牧民”的防沙治沙以工代赈模式。截至2024年底,全旗累计投资1.175亿元,通过以工代赈模式治理沙地13.8万亩,培训沙区农牧民1650人次,带动4500余名农牧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2350万元。
一路行走,可感可触。在科尔沁沙地,防沙治沙、绿富同兴的故事讲不完,更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更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正在发生。(刘倩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