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突破门户网站

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 冰球突破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辽报】“酸枣姐”把荒山变成花果山

    来源: 辽宁日报             撰写时间:2025-11-0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本报记者张铭哲

      深秋时节,阜新市彰武县五峰镇乱山子村北山上,一片酸枣林用茂密的根系锁住了曾经随风起舞的沙土。27岁的“酸枣姐”董嘉男,在这片由她亲手变绿的荒山上,迎来了返乡创业的首个收获季。

      “今年预计收获6万斤酸枣。”董嘉男捻开一颗深红色的果实说,“目前,我们的酸枣主要销往中药材市场和食品加工企业,用于制作酸枣仁、酸枣仁饮料、雪糕等产品。”与此同时,她以“彰武酸枣姐”的网名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已经通过电商平台售出近千斤酸枣。县城的实体展示店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彰阜果园”这个品牌已渐渐在当地打响了名气。

      选择回乡创业,董嘉男也曾迷茫过。两年前刚从城市返乡时,她并不确定未来的方向,“只是心里总觉得该为家乡做点什么。”在系统了解彰武70多年的治沙历程与沙地农业特点后,她发现了酸枣这一耐旱、耐贫瘠且经济效益可观的作物在当地的产业空白。“酸枣浑身都是宝,又特别适合在这里的沙化土壤种植。”董嘉男说,“那一刻,我忽然看清了前进的方向。”

      说干就干。2024年3月,董嘉男的300亩酸枣基地在乱山子村北侧的一座荒山上动工。结果,一上山整地,就遇到了“下马威”。

      “钩机挖开土层,底下全是石头。”对于初见荒山“真面目”时的情景,董嘉男记忆犹新。石头不清理,就无法整地成垄。“当时压力挺大,怕第一步就垮掉,偷偷掉过眼泪。”她坦言,“我们就像在土里捡土豆,一筐一筐、一车一车地从山上往下运石头。”

      在整地工作推进的同时,育苗也同步展开。当一株株嫩绿的杯苗在大棚里长到5厘米至8厘米高时,新的任务接踵而至——将19.8万株杯苗人工移栽到山坡上。那段时间,董嘉男几乎长在了地里,手把手地教乡亲们掌握移栽的深浅和间距。她的父亲董春龙看着女儿白天在田间忙碌,晚上还抱着资料研究,当初担心她“三分钟热血”的想法早已烟消云散:“真没想到她有这股钻劲儿,硬是把自己练成了半个专家。”

      今年春天,董嘉男遇到了新挑战。酸枣存在稳产短板,为确保丰产期后产量稳定、品质过硬,她开始进行酸枣树的嫁接改良。“直接栽种的酸枣苗有60%的变异率,容易导致产量忽高忽低。嫁接后,不仅果形均匀、果子更大,出仁率也更高,还能精准定向培育品种。”董嘉男解释道。她还按用途划分了种植区——270亩药用品种专攻酸枣仁市场,30亩食用品种面向鲜食和果肉加工。

      首个收获季的丰收,让董嘉男更有底气:“明年秋天,300亩酸枣将全面进入丰产期,我计划从酸枣面、酸枣仁、酸枣枕头芯中筛选品类启动深加工,最终打造从育苗、种植到原料加工、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更让她振奋的是,这一年的创业实践吸引了周边村民的广泛关注,不断有人前来考察取经。“如果我能在没人看好的荒山上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说话,就一定能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创业致富。”望着这片从荒坡变身而来的酸枣园,她信心满满,“我的梦想就是把一座座荒山变成花果山,再把花果山变成造福乡亲们的金山银山。”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