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突破门户网站

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 冰球突破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辽宁践行“两山”理念生动实践—— 凌源老虎沟生态旅游:林业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双赢之路

    来源: 凌源市林草局             撰写时间:2025-09-19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朝阳市凌源市大王杖子乡老虎沟生态旅游景区走出了一条林业经济与生态发展领域的双赢之路。

      一、林地经济:林下复合经营,提升土地效益

      老虎沟生态旅游景区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林下复合经营模式。景区内林地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高达90%。当地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开展了林药、林菌等复合种植。

      在郁闭度适中的林下区域,种植了赤芍、苍术等中药材。通过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并与专业的农业技术团队合作,保障了中药材的生长环境。这些中药材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但市场价值高。以赤芍为例,生长3-5年后采挖,亩产量直线上升。同时,在一些湿度较大、光照较弱的林下空间,发展了平菇、香菇等食用菌种植。利用废弃的菌棒还田,又能改善土壤肥力,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通过林下复合经营,不仅提升了林地的综合效益,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途径,农民通过参与种植、管理,实现户均增收。

      二、森林旅游:资源整合,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老虎沟生态旅游景区群山环抱,生态环境极佳,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如“七十华里杏花川”景观带。每年春季,山樱桃花、杏花、山丁子花相继盛开,漫山遍野,花香四溢。景区以此为契机,举办杏花节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从2021年开始举办杏花节,让景区的各项设施都得到了充分的运转,提高了乡村知名度。

      景区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了特色景观山门、人工湖、景观步道、生态停车场等。同时,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如“老君台”“幽谷蛙鸣”等历史典故,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项目中。为丰富旅游体验,景区还配套建设了大樱桃采摘园、花卉产业园等,形成了春赏杏花、夏观花卉、秋品鲜果、冬享静谧的四季旅游产品体系。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森林旅游品牌。

      三、生态效益补偿:落实政策,强化生态保护

      景区积极落实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政策。景区内部分林地属于国家级公益林,集体和个人权属林地的补偿资金通过“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了资金发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除了落实国家补偿政策,景区还积极探索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尝试建立县域间森林覆盖率补偿机制,通过碳汇交易平台,将森林的生态价值市场化。在生态管护方面,设置了生态护林员岗位,将公益林管护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带动护林员增收。同时,利用卫星监测和村民监督相结合的双重监管体系,近五年森林火灾发生率大幅度下降。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权属,促进规模经营

      凌源市作为辽宁省集体林改试点地区,在大王杖子乡包括老虎沟生态旅游景区所在区域推行“三权分置”改革。通过深入调研和细致工作,完成了全乡集体林地的确权颁证工作。在确权过程中,针对历史遗留的权属纠纷,采用“分山到户、联户承包、分股不分山”三种模式,成功解决了纠纷,明确了林地的权属关系。

      为实现林地的规模化经营,整合了散户林地,成立了宫家烧锅村集体林场。村集体林场与国有林场合作开展红松造林项目,这种合作模式既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又保障了各方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生态保护。

      五、林业经济合作社:规范管理,带动农户增

      景区周边活跃着众多林业经济合作社,以聚农有机蔬菜合作社为例,其采用“六统一”的规范管理模式,即统一供种、技术、农资、品牌、销售、结算。该合作社发展设施蔬菜种植,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提升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合作社采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按比例将利润返还给社员。这一机制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户增收。同时,合作社还积极与市场对接,拓宽销售渠道,保障了农产品的销售。

      六、林产工业: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条

      景区注重林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业链的延伸。利用修剪杏树枝条等林业废弃物,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项目。这不仅解决了林业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减少了森林火灾隐患,同时创造了经济效益。

      此外,景区还积极发展花卉相关的林产工业。建设了花卉集配交易中心,以及永生花加工厂。通过这些项目,将鲜切花的损耗率从30%降至5%,产品附加值提升了3倍以上。

      七、特色经济林发展:科技助力,实现产业升级

      景区所在区域是以杏树种植为特色经济林的核心。现有杏树不仅起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减少土壤侵蚀量,还具有可观的经济收益。为提升特色经济林的效益,景区与院校合作开展品种改良。选育出抗逆性强、单产高的“优一”杏品种,并通过嫁接技术对低产林进行改造,提升单株产量。同时,引入龙头企业,开发杏仁油、杏脯等深加工产品,提升了杏核加工增值率,带动农户户均增收。此外,还采用“林药间作”模式,在杏林下种植中药材,进一步提升土地的复合产出。(信息来源:凌源市林草局)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